近年来,国家对药品安全重视程度不断提高,对制售假药犯罪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,然而一些不良企业和不法分子仍铤而走险,逃避监管,升级手段,以假乱真欺骗患者。2016年以来,苏州市相城区检察院共受理审查起诉生产、销售假药案件15件64人,此类案件不仅扰乱了医药市场的正常秩序,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。通过对办理案件分析发现,该类呈现出“五多”特点:
一、销售渠道多级。案件显示,假药销售渠道既有传统的连锁药店、保健品店、日化店等线下渠道,也有淘宝网、微信朋友圈等电商、社交网络媒体网络平台;既有通过线上购买原材料线下加工成品再通过线上销售,也有线下收购假药再通过医药电商平台等线上销售;既有在网络上以销售合法物品为掩护,再私下通过微信等确定药品及价格,也有直接将假药冒充消毒物品进行销售。
二、营销方式多样。不法分子除通过电话、医药论坛发帖等大范围宣传假药外,还设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,向适用人群定向投放宣传册、邮寄试用商品等,精准锁定目标人群。部分假药销售团伙有专门的营销团队,甚至通过搜索引擎“竞价排名”等形式扩大宣传效果。
三、犯罪主体多元。从学历上看,犯罪嫌疑人学历既有大学本科等高学历,也有小学、初中学历,从性别上看,女性犯罪嫌疑人在销售假药案件中占比越来越高。如2017年,该院审查起诉的生产销售假药案件中女性犯罪嫌疑人为11人,占比45.83%。从犯罪嫌疑人关系看,部分制售假药案件为家族式、朋友式团伙犯罪。主犯将亲朋好友拉入犯罪团伙,依托亲友关系,分工较一般团伙更明确,更易管理。
四、假药种类多样。从上述案件来看,既有无国药准字号假药谎称老中医秘方的自制假药,也有未经国家批准进口的减肥美容等药品,如部分“肉毒素”、“玻尿酸”;既有治疗常见慢性疾病的假药,如鼻净通、咽炎茶等,也有医治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病等症药品;既有创可贴等日常备用药,也有“玛咖片”、“艾立可”等性保健品假药。
五、危害后果多重。案件所售药品经药品鉴定及相关专家论证,无任何疗效,甚至会加重病情,部分药品甚至含有国家禁止添加物质,如西布曲明等,长期服用不仅导致厌食、恶心等症状,甚至对神经中枢造成一定的损害。部分假药极易感染风险,如减肥美容类案件往往同时伴随着提供微整形、注射等非法行医行为,极易造成不良后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