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新闻
放大镜
【认罪认罚】解决基本关联问题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
2022-08-16 11:20:00  来源:正义网

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协商性司法的中国实践,这一制度的设置和实施,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刑事诉讼的格局和运行方式,引起各方面的关注。一段时期内,系统研究该主题的专著较少。韩旭教授较早关注此主题,并作了一定调研,经认真思考撰写了《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》这本著作,将自己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汇聚成一个较全面的系统,可以帮助我们一窥我国认罪认罪从宽制度的基本面貌、问题所在和改革方向,值得一直以来关注这一问题的学者和法官、检察官、律师等实务人员阅读参考。

  阅读此书后,我认为这本书有几个特点。首先,作者具有较好的问题意识,注意回应制度运行实践中的难题和突出问题。目前,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还在不断成熟完善中,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也正在积极探索。作者不仅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情况进行了总结,还着重对2019年10月“两高三部”出台《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》后,在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研究,把握实践脉动,并及时予以理论回应。其次,著作内容涉及面较广,有较大的知识含量。从值班律师的定位和职能作用发挥,到检察机关客观义务的履行;从审前程序到一审程序,再到二审程序;从被告人上诉到检察机关抗诉;从被追诉人阅卷权的供给,到辩护方协商权利的保障;从协商程序的规范化建设,到协商方法的适当有效;从普通刑事案件的制度适用,到涉疫案件的审理等,作者均有所探讨,可谓既有法解释学分析,又有学理上的深入探讨,还注意比较研究,有一定的研究深度。再次,著作更关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运行,有突出的实践特征。作者曾在法院从事刑事审判工作多年,实务经历使他始终注意将问题放在特定实践背景中探讨,注意所提解决方案和改革路径的实践效应与实际可行性。为此,他曾多次带领学生到实务部门调研,着力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,倾听一线司法人员的意见,并且注意研究出自不同角度的不同看法,以做到“兼听则明”。因此,作者的诸多观点较为公允。其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,也大体可行。不过,批判精神体现学人的基本素养,没有批判就没有创新和进步,作者以国际化的视野、解决中国问题的务实态度,对当前制度设置和运行也提出了一些批判性意见。例如,值班律师的制度价值发挥有限、被追诉人知悉权保障不充分等等。但这种意见是建设性的,几乎每一个专题,在评议后也都提出了改革完善的路径和方法,可供参考。

  该著作出版以来,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。据一些检察官反映,这本书对其所遇到的问题基本上都有解答,既可以作为操作指引,又可以引发对相关问题的深入思考。由此可见作者所作研究的社会贡献。

  总体而言,本书是一本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突出实践价值的著作。不过,由于研究时间有限,加之一些条件限制,本书也有一些不足。较为突出的问题是,对某些专题似有可进一步研究的余地,把握问题的准确性、全面性及研究的深度还存在不足,行文上也还可以更为仔细地琢磨。

  由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写入立法并实施不久,此项制度的完善还有较长的路要走,尤其还需解决一些基本关联问题。因此,就这一制度的实施和发展,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。一些重要的制度问题,可能难以短期内解决,但技术性的完善还是可以探讨,并具有较大的改进可能。

  (作者龙宗智 为四川大学教授)

  编辑:王金艳